研究內容
臺灣東海岸崩塌特性分析
本研究利用四期解析度八米福衛二號之四波段衛星影像,配合 ArcGIS 軟體以 NDVI( 常態化植生差異指標 ) 圈繪出崩塌位置。整理水土保持局於民國 92 年繪製之解析度五米 DEM( 數值高程模型 ) 與成功大學防災中心於民國 84 年建立之坡地岩性資料,取得花蓮立霧溪事業區之高程、坡向、坡度與岩性等崩塌潛在因子資料,將此四種崩塌潛在因子分別就單個因子討論其對崩塌造成之影響。本研究收集了民國 98 年至民國 101 年共四期花蓮林班地衛星影響資料,比對第一期 ( 民國 98 年 8 月 ~ 民國 100 年 2 月 ) 至第四期 ( 民國 101 年 3 月 ~ 民國 101 年 7 月 ) 之崩塌面積變化,以第一期之崩塌做為基準,將第二期至第四期之崩塌面積減去第一期之崩塌面積,得到各期之新增崩塌量。並將崩塌面積變化與地文因子比對,顯示崩塌率與坡度、高程具有重要之關聯性。
本研究並利用不安定指數法計算崩塌潛勢,先以崩塌地之地文因子算出各因子之崩塌指標與崩塌權重,整合各因子之崩塌指標與崩塌權重,建立研究區域立霧溪事業區三期之崩塌潛勢評估方法。利用地文參數及潛勢評估建議式,可以得到(圖 1) 至(圖 3) ,共三張研究區之崩塌潛勢圖,其中,潛勢由 0 至 10 代表由低崩塌潛勢至高崩塌潛勢。整合三期之崩塌潛勢作出圖 4 ,將圖 4 中高潛勢之崩塌危險區域標出。花蓮林班地立霧溪事業區內容易產生崩塌之區位為高程大於 2500 公尺,岩性為畢祿山層,坡向為南向與西南向,坡度大於 30 度之區域。
圖 1 第一期崩塌潛勢成果 |
圖 2 第二期崩塌潛勢成果 |
圖 3 第三期崩塌潛勢成果 |
圖 4 三期崩塌潛式複合成果 |
研討會文章
• | 伍恆志、郭玉樹、陳啟平、黃三益、陳昆廷、謝正倫 (2011). “堰塞湖天然壩壩體材料力學參數決定方法,” 第二十屆水利工程研討會, 嘉義, pp. 30-37. |
---|
畢業論文
• | 陳啟平 (2013),「臺灣東海岸崩塌特性之研究」,碩士論文,國立成功大學水利及海洋工程所,台南。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