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畢業學生

劉陳安

LOW, MARY

 

 

E-mail

m9092e@gmail.com

 

研究內容

花蓮林班地堰塞湖潛勢區判定

台灣近年來由於地震和颱風事件頻繁,造成山區崩塌事件持續增加,進而形成的堰塞湖天然壩並成為保全對象的二次威脅。天然壩若是潰決,壩體土石與壩體後方蓄水體一併往下流動將對下游造成嚴重災害。若能了解堰塞湖天然壩形成的潛感區位將有助於堰塞湖災害應變作業效率提高。本研究整理影響堰塞湖天然壩形成之環境因子,針對花蓮林管處國有林班地進行堰塞湖天然壩潛勢區位繪製。

本研究通過現地調查、地文資料數據收集和經驗關係迴歸式,根據中央地質調查所所公佈的崩塌地潛勢區位,挑選適當崩塌潛勢區位進行堰塞湖天然壩潛勢判定。透過對花蓮地區已知堰塞湖天然壩案例進行方法驗證,表示此方法適用於此地區。本研究挑選立霧溪事業區與玉里事業區作為研究目標區域,並針對順向坡岩體滑動所造成的崩塌型堰塞湖天然壩進行潛勢判定評估。另外,台灣發生崩塌多為降雨及地震誘發,故本研究的堰塞湖天然壩潛勢判定方法分為降雨型和地震型,繪製此二型堰塞湖天然壩潛勢區位圖如圖1與圖2。 堰塞湖天然壩潛勢判定結果顯示,地震型堰塞湖天然壩潛勢區位數量較降雨型。

堰塞湖天然壩潛勢區位數量多,地震誘發的堰塞湖天然壩之壩體體積大於降雨誘發的堰塞湖天然壩之壩體體積此一現象也符合文獻說明。另者,此二區均顯示河川上游處所形成的堰塞湖天然壩數量較中下游所形成的堰塞湖天然壩數量多,乃因上游河道狹窄,其最小堵塞河道體積相對較小。

圖1 玉里事業區堰塞湖潛勢判定結果(降雨型)-堰塞湖形成

圖2 玉里事業區堰塞湖潛勢判定結果(地震型)-堰塞湖形成

 

畢業論文

劉陳安 (2016),「花蓮林班地堰塞湖潛勢區判定」,碩士論文,國立成功大學水利及海洋工程所,台南。